找到相关内容5027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白云禅师答:为什么是善业也会障道呢?

    因为善业最多的果报是属于天道和富乐之道,天道还是属于六道众生,而我们修行办道的目的还是要脱离六道,超出三界能够成就、缘觉、菩萨、佛。所以才说善业会障碍你成就、缘觉、菩萨之道,是这个意思。也就是还不能够成就正觉之道。——摘自白云禅师《学佛之道》

    白云禅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0677651.html
  • 两佛教团体“合并” 庵堂重建将变成禅院

      设在芽笼29巷的庵,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。现任住持心明法师(84岁)虽有心发展她师父演新法师留下来的这间庵堂,无奈年事已高,体力不济,心有余而力不足。   庵隔邻的禅之园,是个成立不久...和心明法师互相认识,开始走访彼此。在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难处后,庵和禅之园最近缔造一项特殊的合作协议,由禅之园筹资,准备把占地7000多平方尺的庵,重建成一座三层楼道场,取名“禅院”。   ...

    佚名

    |合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5/14170823558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律宗,顾名思义是着重学习和研究戒律的宗派吧?

      赵朴初答:是的,律宗主要是学习和研究戒律的。由于此一宗的盛行,中国僧人们在修学大乘的戒定慧三学中,仍然重视出家乘的戒律。

    赵朴初

    赵朴初|佛教常识问答|佛教初级知识|佛法问答|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424610856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为什么汉传、藏传、南传看起来不同?

    济群法师答:   佛教有汉传、藏传、南传三系之分,除传播地点、时间的不同,对佛法义理也有不同侧重。南传主要继承早期佛教的生活形态及乘、解脱道的思想。汉传虽然同时传译乘、菩萨乘典藉,但实际继承的是乘的行仪,菩萨乘的见地。藏传佛教则主要继承印度晚期的大乘佛教思想,并结合西藏本土的民俗文化,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色。但就佛教的核心思想来说,三大语系都是相同的。 ------------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为什么汉传、藏传、南传看起来不同?|济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2577840.html
  • 龙树的念佛思想及其对大乘建立的意义

    往往对菩提心、对菩萨道,对菩萨乘的念佛内容一无所知(说到底,还是对大乘念佛法门不够了解),就只知道“老实念佛”,其实这并不能算是大乘的念佛。  从前,有些众强调佛是自觉而觉他的大阿罗汉,而一般的...是菩萨乘与乘的差别。所以在念佛的内容上龙树明显地区别了大小乘,并突出了菩萨乘的殊胜。  比如在《大智度论》中,龙树就指出“念佛三昧有二种:一者声法中,于一佛身心眼见满十方;二者菩萨道于无量佛土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63055793.html
  • 觉灯法师答:请问大乘与小乘是如何划分的?

    佛。小乘仅否定人我之实在性,大乘且否定法我之实在性。小乘以自己之解脱为主要目标,故为自调自度(调指灭除烦恼;度指证果开悟)的、缘觉之道。大乘认为涅槃有积极之意义,乃自利、利他,两面兼顾之菩萨道。 ...庄严大),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(时大),具足相好而得无上菩提(具足大),此即大乘法门之核心要义。 小乘,梵语 hi^na-ya^na。又作乘。二乘之一,乃大乘、菩萨乘之对称。意译为狭小之车乘,指...

    觉灯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2277836.html
  • 当今弘传声律仪的困局

    当今弘传声律仪的困局   汉文系律藏中的律仪包括波罗提木叉与犍度两大部分。波罗提木叉即是我们所熟知的具足戒等七众戒,又意译为别解脱戒。犍度则是僧团日常生活与内部管理的相关规则,是僧团如法学修的制度保证,如《四分律》中有二十犍度及一百三十四羯磨法。释迦佛为了摄僧、度众、正法久住而先后制定了这些律仪,经由大迦叶等亲传弟子结集而流传至今。律仪是自护、护他更是自解脱、令他解脱的基础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0766855.html
  • 忆念僧伽

    anuttaram pubbakkhettam lokassa’ti.   (善行道者是世尊的众,正直行道者是世尊的众,正理行道者是世尊的众,和敬行道者是世尊的众,即是四双八辈,这是世尊的众,值得供养、值得供奉、值得奉施、值得合掌礼敬,在世间无上的福田。)僧伽之德分别解说如下:  一、行道者(supatipanno),僧伽是依佛陀善说的法与律而行道的众。  二、正直行道者(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3849255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以后,汉代还有哪些著名的翻译家?

    问:以后,汉代还有哪些著名的翻译家?   赵朴初答:在初期(公元二、三世纪)的译师中,我们不能不提到安息国(在今伊朗一带地方)的安世高,月支国的支娄迦谶,康居国(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地区)的康僧铠、康僧会,和一位有月支人血统的最早西行求法之一的中国僧人竺法护,同时还有朱士行于公元260年西行求法。由于他们的努力,不少乘的和大乘的经藉被翻译为汉文。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074510819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五教是哪五教?

      赵朴初答:一是小教,即小乘教;二是始教,即大乘开始初级阶段的教义;三是终教,即大乘终极阶段的教义;四是顿教,即大乘中顿超顿悟的法门;五是圆教,即圆满无缺,圆融无碍的理论。此宗把佛教分作浅深不同的五种教义,比前天台宗多加一种顿教,所以称为五教。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234910844.html